您现在的位置是:斗志昂扬论坛 > 国内国际

火炬开发区动力再造向光而立中山港在中山哪个区

斗志昂扬论坛2024-05-08 13:50:36【国内国际】4人已围观

简介根据规划,火炬开发区将以统筹民众街道发展为契机,打造中山高质量崛起的“火车头”、创新发展的“主引擎”。火炬开发区中心片区。叶志文近日,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下称“中山研究院”)启动仪式,在中山火炬开发

根据规划,火炬火炬开发区将以统筹民众街道发展为契机,区动打造中山高质量崛起的力再立中“火车头”、创新发展的造向中山“主引擎”。火炬开发区中心片区。光而个区叶志文

近日,山港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(下称“中山研究院”)启动仪式,火炬在中山火炬开发区举行。区动从东北工业基地的力再立中光学摇篮,到粤港澳大湾区的造向中山光电人才培养基地,穿越半个多世纪时光,光而个区历史又一次以一种巧妙的山港方式耦合。

火炬开发区动力再造向光而立中山港在中山哪个区

这是火炬中山“政产学研”模式的一次突破——在电子信息领域,这是区动该市首个硕博联合教育培养基地;

这是长春理工大学的一次突破——“中国光学英才摇篮”布局大湾区,光电产业将迎来变局。力再立中

事实上,中山火炬开发区追“光”故事的开头,可以从1958年开始讲起。

这一年,中国光学届发生了两个重要的事件——

第一件,是中国科学院仪器馆(长春光机所)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的“八大件”惊动科技界: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、第一台高温金相显微镜等一批高水平的光学成果,史称“八大件一个汤”(“八大件”指8种光学仪器,“一个汤”指融化态光学玻璃),一举改变了新中国在光学领域一片空白的局面。此时,长春光机所成立不到6年,这些成效是光机所所长、著名光学科学家王大珩和团队花费心血的结晶,也为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。

第二件,是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成立,王大珩是主要创始人之一。这就是长春理工大学的前身,全国唯一以培养光学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。此后,该高校奠定了在中国应用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领域的地位:从摇篮成长为重要科研基地。在这里受启蒙、训练的许多人,后来成为光学领域颇有成就的科学家。

26年后,王大珩和科学家王淦昌、杨嘉墀、陈芳允向国家提出跟上世界先进水平、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,这就是著名的“863”计划。随后,火炬计划出台,其主要内容就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。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东,伟人故里中山市抓住了机会,该市火炬开发区由此成为27个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中的一员,同时也是全国三个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。

故事的另一个开头,也可以从2021年开始。

●罗丽娟

来自企业的一份报告

1998年,来自河南的龚俊强从长春理工光学仪器专业毕业。随后,他曾在外企亚洲光学和国企凤凰光学任工程师,是一名地道的“理工男”。2005年,已经是凤凰光学高管的龚俊强决定离职创业,这就是随后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联合光电(300691)。

2017年,联合光电成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。凭借技术和研发优势,联合光电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位列光学镜头制造行业国际一流,据日本TSR数据,高端安防镜头在全球占比超过70%。

从光电镜头产品及光电功能器件的研发和生产起步,经过多年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,联合光电形成了集光电设计开发、超精密加工及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完整业务体系,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走在中国光学镜头制造行业前列。

而沿着光学技术走,最终还是指向人才问题。

2019年年底,龚俊强向企业所在地火炬区管委会提交了一份报告,诉求很简单:为建光电公共实验室寻求政府支持。原因很现实:尽管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做到了国内领先,但他仍然意识到了危机:

企业要跑得快又走得远,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。

当时,同类型的技术工人,在中山月薪过万都难以找到人,而在深圳月薪4000元“遍地都是”。

这是摆在龚俊强面前最现实的一个问题。产业升级换代,必须要有技术人才支撑才走得通。

建设公共实验室的计划应运而生。按龚俊强当时的想法,火炬区给一定的资金支持,依托企业来打造产业链,搭建起培养光电领域研发、技术人才的台子,目标就算实现了。

一场“政产学研”模式突围

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。

2019年10月,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《决定》明确提出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”的总体要求,并将其作为“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”系列部署中的关键环节——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、深度融合的总体思路基本成形,相关政策导向也日益清晰。

2020年,火炬区迎来建区30周年。中山市委副书记陈文锋履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后,再一次明确了火炬“三十而立”的调子:

“把‘高’与‘新’的文章做实做好”要求落实到位,集中优势资源打造“高、新、尖”科创头部平台。

在这个背景下,联合光电的公共实验室计划,很快被提到了新的高度——

打造政产学研创新联盟。

这是一个产业生态的概念。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,在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;而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,在于如何与前沿技术建立起连接,并搭建起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。

这便为长春理工南下大湾区布局研究院埋下了伏笔。

2020年下半年,经历了严峻的防疫战之后,火炬开发区党政班子开展了密度最高、范围最广、针对性最强的跨城调研。据公开报道,由陈文锋率队的代表团曾密集拜访北京、深圳、厦门、成都、长春、杭州、苏州等多地等地的部门、机构和企业,其中涉及的企业不乏腾讯、南粤集团、海尔集团、东华软件、猫眼娱乐这样的“大腕”,而“大院大所”不乏中科院、中国检科院、长春理工、北斗应用研究院、南方医科大学、暨南大学等高校和机构。

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,就是其中一个成果。

一次技术力量的飞跃

站在历史交汇点回望,无论是长春理工的南下布局,还是火炬开发区的北上突围,中山研究院的成立,都不是一个偶然事件。

一个是寻求突围路径的国家级高新区,一个是寻求切入粤港澳大湾区新赛道的高校;一个拥有良好的光电产业基础,一个拥有顶尖的光学研究成果;两者一拍即合。

2021年3月28日,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正式落户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,成为该市首个高精尖领域硕博联合教育培养基地。

将全国顶级的光电学科群建设融入国家光电产业聚集地,不仅仅是为了做强火炬区、中山市乃至大湾区光电产业的号召力,而且也在老工业基地东北和大湾区之间,拉起了一个资源流通的纽带。

除了中山研究院,当天同时揭牌的还有12个中山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、中山研究院14个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。

如此规格的政产学研合作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,在中山历史上都是少有的。

时间回到30年前,火炬开发区刚刚获批成立之初。在一片滩涂地建一个高技术产业基地,“火炬速度”曾创造了奇迹。国家科委“863”计划氢镍电池中试基地落户之后,火炬开发区除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外,还调派最好的机建队伍和最得力的工程技术人员配合施工,按常规需要18个月完成的基建任务,仅用半年就拿了下来。

当时,国家储能材料工程中心主任、国家电动车专家组成员吴峰,就在中山创新创业。

那是中山“科技兴市”的高光时刻。大批专家、学者、教授来到中山,带来了项目、技术、人才,成为火炬开发区甚至整个中山的“助推器”。

历经30年积累,火炬区再次积蓄了一次力量的大爆发:技术力量的集聚、人才队伍的升级、创新生态的飞跃。

在产业基础、研发力量、政策支撑三个支点中找到杠杆,撬动的是产业号召力和创新引领力。

一场光电技术、人才大迁徙

中山市教育工委委员,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黎国喜,用三个字来形容中山研究院:快、实、高。

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。从对接到项目启动,前后仅历时9个月。截至目前,首批近180名研究生已于8月底陆续报到,依托长春理工大学的光电专业,中山研究院将迎来40多名相关专业的教师,未来将在这里开展包含集成电路工程、光学工程、仪器仪表工程、电子与通信工程、控制工程、计算机技术、软件工程共七个专业的教学工作。

这样的速度,也让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付跃刚感到振奋。在他看来,高效率的对接,就是当地政府诚意的最大体现。

对“实”的诠释,中山光电企业对首批入驻研究生的态度再清楚不过:8月底陆续报到,目前全部学生已被企业预定。龚俊强用“嗷嗷待哺”来形容企业对光电产业高端人才的渴求,“产学研”得到真正的融合。根据陈文锋所透露的信息,未来三年火炬开发区将再次展现“火炬速度”,建成12万平方米的新校址,打造一个能够容纳千人规模研究生的研究院,在育才、用才、留才的生态营造上,再发力、再升级。

而对“高”的理解,在黎国喜看来,这是一次立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人才高地、科研高地建设过程。不止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,依托研究生院,火炬开发区还亮出了“一院一所一园”版图:一个涵盖“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+中山精密光学工程研究所+中山光电产业园”的布局,目标直指光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产学研一体化。

这也意味着,未来,国内最顶级的光电学科、光电人才、光电技术将涌入火炬开发区。这是一场无形的技术、人才大迁徙,这是火炬开发区、中山市乃至大湾区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家底。

一束跨越时空的“光”

“1872年的9月,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远渡重洋到达美国旧金山。《》报道这样描写:昨天乘船到这里的30名中国学生,他们都是很勤奋和优秀的小姐和绅士。容貌俊秀,要比任何时候到访这里的中国人都好看得多。

他们不知道这30个小孩其实都是儿子,因为留着辫子不容易辨认;这些孩子也并非都是精心选拔的,大多数其实就是香山县我们这个城市贫苦人家的孩子们。这些孩子们的留学开启了举世闻名的“洋务运动”,一场旷世良久的国家复兴之路,这也被历史学家定义为中国近代企业的起源。

在9月18日中山研究院的启动仪式上,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企业代表东君伟,动情地引用了上述一段史料,深刻体会到一个研究院对培养人才独立思考、独立发现问题、独立解决问题,并在解决问题中创新的各种能力的重要性。其企业与长春理工共建的“香山实验室”,计划打造成湾区最富影响力的下一代集教学、研发和产业孵化为一体的国际化信息产业公共实验室。在东君伟看来,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尖端科技科学家、创业者、投资人参与到这个“从科学到产品”“从产品到市场”的转化过程。

新的人才正在涌入,新的技术力量正在集聚,新的创新生态正在形成。

60多年前,“中国光学之父”王大珩参与创办了长春理工大学,照亮了中国光学事业道路;如今,这束光跨越时空,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,继续照亮中国光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道路。

解码火炬新动力

8月底,中共中山市中山港街道工作委员会党员代表会议、中共中山市民众街道工作委员会党员代表会议接连召开。根据规划,火炬开发区将以统筹民众街道发展为契机,打造中山高质量崛起的“火车头”、创新发展的“主引擎”。

面向未来,全新的火炬开发区在谋求发展能力的跃升。

“要有‘睁眼看世界’的大格局。”中山市委副书记、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在会上说,“要善于跳出火炬看火炬、跳出中山看火炬,勇于与最优者对标、最强者比拼、最快者赛跑,加快重塑火炬区竞争力。”

在“五年定百年”的关键时间点上,火炬开发区将代表中山参与未来大湾区城市间的竞合对话。担负全新历史使命的火炬开发区,正在谋划一盘“大棋”。

目标

加快建成一流的国家级高新区

奋力打造成为:

●中山高质量崛起的火车头

●创新发展的主引擎

●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排头兵

●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新样板

路径

大力推动“一三五”战略

●“一”即以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为主线

●“营造三个环境”即着力打造高质量产业环境、高水平营商环境、高品质宜居环境

●“五个抓手”即坚持“谋划新格局、培育新动能、建设新载体、形成新风尚、激发新活力”

谋划新格局

●加快推进与民众街道的整合发展,推动形成一江两岸、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,引领全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

●对标国际湾区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扩容提质空间规划、产业规划、城市建设规划体系,形成核心辐射全域、片区各具特色的布局形态

●打造“两横两纵”高速路网和“四横两纵”快速路网,完善中山港街道到民众街道的过江通道

培育新动能

●加快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、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、药品进口口岸、国家智能物联智慧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的落地建设

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“链主”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

●深化湾区服务业对接合作

●全面提速科技成果转化

建设新载体

●强化健康医药、光电、智能终端、新能源、先进装备等产业链定义能力

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强化产业自主话语权

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,打造资源统筹、功能凸显、产城融合的“核心产业平台”

●奋力打造一所高水平三甲医院,引进优质高端医疗机构

●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,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格化管理体系机制

形成新风尚

●强化基层治理,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

●积极营造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

●加快推进“数字政府”改革,加大“粤省事”“粤商通”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力度

●发挥“店小二”精神,总结用好“拿地即动工”经验,落实企业服务代表制度、“万干扶万企”与班子领导挂点重点企业机制

●加快建设留创园新园区,完善和创新人才政策

●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推进“五个美丽”建设

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,扎实开展违建治理行动

激发新活力

●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

●大力实施基层党建新三年行动计划

●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

●营造“人人干事有激情、创业有平台、发展有空间、业绩有展示”良好氛围

●树立“以实绩论英雄”用人导向,发挥六大考核激励办法作用

●大力开展干部执行力提升行动,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

很赞哦!(574)